裁剪前要先根據樣板繪制出排料圖,“完整、合理、節約”是排料的基本原則。在裁剪工序中主要工藝要求如下:
(1)看正確樣品,對應樣板檢查片數,看是否丟片、順片、絲綹等錯誤出現。及時向打版技術人員改正。在按照大貨數量進行搭配,排大貨。排完后,根據大貨總數算單耗。再加損耗報跟單員確認。排樣品時也要根據來的客供面料排出各種面料單耗,并上報。
(2)每一批大貨面料到后要根據面料情況做百家衣(分匹抽),縮率(50*50方格)??s率包括自然縮、洗水縮兩種。自然縮,自然縮是指面料在大貨生產中經過熨燙后或者面料放松后的自然收縮;測試面料正確的縮水率方法要跟大貨成衣的洗水類型相同,如果成衣不洗水,面料只要用蒸汔熨斗打氣后測量就行。洗水縮,洗水縮是指成衣洗水后的收縮面料的質量一般包括,布封、顏色、手感(質地);色差、邊差、段差、門幅不符、縮水率偏大可以要求退布。
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國紡織服裝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但不能回避的是,紡織服裝企業快速反應能力弱、市場響應速度慢,一直是我國紡織行業的“軟肋”。
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的物流和電子商務目前都還處于較低的水平。物流體系還停留在以中小型物流企業為主體,以直接貿易有形市場為主,以運輸、倉儲為主要服務內容的粗放型經營管理模式的階段層次,缺乏與國際市場接軌的快速、、綜合的現代物流體系。電子商務的應用在行業內才剛剛起步,相關配套的網絡建設、法律體系、規章制度、人才培養等還遠遠不能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
對此,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的闡述更為切中要害,“發展現代物流和電子商務是我國紡織服裝行業適應世界新興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和以自由貿易為標志的經濟技術化的形勢,加快傳統產業升級的客觀需要?!?/span>
峰會論壇上,作為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信息化顧問,魏福源提出了“產業網聯盟”的理念。即把各個紡織品生產基地的網站、紡織市場的網站連接起來,按照供需關系進行組合,形成一個紡織行業的信息共享群體,通過智能信息交換技術,及時有效地提供綜合性的增值服務。這一理念得到了紡織協會、生產企業、紡織市場和產業基地的普遍贊同。目前產業網聯盟已經立項。
從服裝加工從面料來分為:梭織面料加工和針織面料加工。其中梭織是織機以投梭的形式,將紗線通過經、緯向的交錯而組成,其組織一般有平紋、斜紋和緞紋三大類以及它們的變化組織(近代也由于無梭織機的應用,此類面料的織造不用投梭形式,但面料仍歸梭織類)。從組成成份來分類包括棉織物、絲織物、毛織物、麻織物、化纖織物及它們的混紡和交織織物等等,梭織面料在服裝中的使用無論在品種上還是在生產數量上都處于比較靠前的位置。梭織服裝因其款式、工藝、風格等因素的差異在加工流程及工藝手段上有很大的區別。